經過七周的晝夜鏖戰,機安公司所承建的魯地拉項目四標段終于從原先墊底的進度情況干到了六個標段綜合評比第一名。當鮮紅醒目的錦旗從項目經理楊正雷手中傳給張興松時,他用指腹輕輕撫摸著“流動紅旗”幾個大字,眼神里滿是欣慰和溫柔。這一幕竟然與我初見他時的景象緊緊重合在一起,把我拉扯進無限的回憶之中……
剛進魯地拉項目的第一天,在塵土滿天、車輛繁雜的工地行走幾十米,我注意到這樣一位年輕人。他身形清瘦頎長,因風吹日曬而皸裂的嘴唇緊緊抿住,眉頭微皺,嚴肅而專注的指揮著前方的吊裝作業,陽光的暴曬使他臉龐與脖頸處呈現黑白分明的顏色,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緊貼他的背部,顯出筆直而結實的背部線條。同行的第一直管部黨支書書記顧尚寬告訴我,他是魯地拉項目的副經理,叫張興松。這樣一位氣質堅毅沉穩的項目副經理,會為整個項目的發展帶來怎樣獨特的效果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走近張興松。
項目施工陰晴表是一種反應工地施工天氣狀況的表格,使項目施工能夠根據天氣原因靈活調節施工節奏。但魯地拉項目有一張更為神奇的項目施工“陰晴表”,能恰如其分的反應出項目施工的進展狀況,這張“表”就是張興松的臉。不了解項目現場情況的同事只要在晚間十點收工時看看張興松的臉色,倘若他愁眉不展,一臉陰沉,那項目進展一定是遇到了難題和阻礙,倘若他眉目伸展,略帶笑意,沒得說,項目肯定順利進行著。這一切源于魯地拉項目4.30節點剛定時,一向沉默的張興松咬牙對著分管領導芮鐵明立下軍令狀:“不完成節點就不是機安人!”。從那以后,張興松像釘子一樣牢牢扎身于項目,真正做到了與項目同呼吸,共進退。
一天傍晚,張興松臉色陰沉的回到項目部吃飯,在一群歡聲笑語的年輕人中顯得格外突兀。原來,現場施工又遇到了難題,部分管道路線跨越大永高速高架橋下,為保證高架橋地基結構的穩定性,項目部決定用快挖、快裝、快填的施工方式迅速完成鋪設,恢復地面,將破壞性降到最小。但天不如人意,當挖掘機挖開溝槽時,豐富的地下水汩汩涌出,迅速淹沒了新挖的管槽,再往前挖掘時,一塊十幾立方的巨石又赫然橫亙于泥水之中,擋住了去路,面對復雜的地質環境,施工不得不暫時停頓,稀爛的土質,堅硬的巨石,成為壓在張興松心頭的重擔。
夜晚,張興松陰沉的臉龐使項目部的氣氛顯得壓抑,他沉默的坐在辦公室角落,任憑手里的香煙燃到盡頭。慢慢地,他的表情由憂愁變為堅定,打破了寂靜:“怕什么,接著干!前面是刀子也要往前推!”這句話給班組上小伙子們帶來了信心,第二天一大早,抽水機、發電機、挖掘機、破碎機交和的轟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這群鋼鐵的建投人勢如破竹,朝著節點堅定地推去。
連續幾天的24小時倒班作業,高架橋下的管線鋪設終于完成,帶著一臉疲憊而愜意的張興松終于又能加入伙伴們的歡聲笑語了。
如果一定要用某種動物的特性來形容項目部的同事們,那么大部分人一定會把“倔?!钡姆Q號留給張興松。主管項目生產的他從來把項目進度放在第一位,像一只倔牛一樣拽著所有人高效的參與到施工進度中來。
項目部經理楊正雷對此深有感觸。項目管線鋪設跨過大永高速后,來到了農戶聚集的地段,村民們對于每日轟隆作響、掘地三尺的施工隊伍懷有高度的疑慮和排斥,這讓負責對外協調的楊正雷頗為頭疼,只能挨家挨戶登門協調,但村民的不理解還是對施工進度造成了壓力。這天,正當楊正雷為村民糾紛鬧得焦頭爛額之時,他迎頭碰上了黑著臉的張興松。
“經理,什么情況??!那農戶不走我進度怎么推!”隔著三米遠,張興松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燥火,先發制人。未等楊正雷作何辯解,張興松又將一軍:“這段進度保不了,我這機械人工全干瞪著眼,哪一樣不是錢?”楊正雷剛要發火,但想到他素來急脾氣上頭,說話耿直,只得按下心中的火氣協調道:“這幾家農戶確實頭疼,我也正在全力解決,管線鋪設只能繞過這一段先鋪前面的了?!睆埮d松并未搭話,轉身憤憤離去,這對平日里互相扶持的好搭檔在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不歡而散。
但張興松確實聽進了楊正雷的話,繞過幾戶糾纏不清的村戶,開始下一工段的緊張施工。幾天以后,楊正雷與村民艱難的協調談判終于告一段落,為施工進度清除了障礙。他松了一口氣,準備將進展告知張興松,沒想到先迎來了張興松的道歉。他那被曬得蛻皮的臉上隱約顯出一絲紅色,但目光坦誠的注視著楊正雷:“經理,我前兩天性子急,你別介意……我只是……”“老弟,不用說那么多,我自然知道你是為了項目著想?!闭Z罷,矛盾在兩兄弟之間瞬時化開,兩顆為了項目的赤誠之心靠得更近了。
張興松的急脾氣在項目出了名,但不管是因為造價培訓被他一再催促的造價員李進英,還是因為材料到場不及時被他質問的材料員高興桉,都未曾因為這份急性子而感到不解,因為大家都知道,正是這份急性子敦促著大家齊力前進,使整個項目凝聚成一股合力,堅定不移的朝著節點推進。
這天在現場遇到張興松時,他正拾起工人們留下的礦泉水瓶,擰開瓶蓋,就著喝剩的礦泉水,仔細的擦拭著安全警示燈帶,不一會兒,原本滿是灰塵的燈帶被擦拭得嶄新如初,眼看著一盞盞嶄新發亮的警示燈整齊的排列在施工路段,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好奇于他凡事的親力親為,一旁的技術員何陽陽卻見怪不怪地說道:“張哥一直都這樣,別看他不說話,這工地上的點點細節,他都記在心里呢!”活潑的何陽陽說起張興松的細心,簡直有滿匣子的故事要跟我講。隨著他的敘述,我們一起回到了3月15日。
那天清晨,張興松照常按著管線鋪設的道路巡查施工進展,鷹一樣銳利的眼神和針一樣細致的心思讓任何異常情況都無法逃脫他的視線。突然,他在一所民宿面前停下了腳步,表情逐漸變得凝重,他的眼前,一根細細的裂縫在民宿墻面上蜿蜒伸展。原來,管線開挖和管道安裝影響了這所民宿的地基穩固度,突然下沉的地基一點點將民宿墻面撕裂,如果不及時加以處理,民宿結構安全性將大大降低,后果難以設想!想到這里,張興松一頭冷汗,立馬調集施工隊伍,集中力量對該段管道進行安裝回填,試圖在裂縫擴大危及房主人身安全之前修復問題,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3月16日凌晨2點,該段管線回填終于順利完成,張興松沒有放松緊張的心情,又馬不停蹄聯系民宿主人協調墻面修復加固,終于在凌晨4點完成了全部工作,排除了安全隱患。這時,項目部人員才長舒一口氣,安心的回到辦公室。
4月中旬,項目部人員頂住巨大的壓力,使出了渾身力氣,終于如期保證了進度,晚飯期間,他一改往日的沉悶,歡樂地加入了大家的聊天之中,我瞅準機會,湊上前去,跟他聊起天來。
“項目干到現在,你怎么想?”我問道。張興松扒拉一口飯,隨意的說道:“能怎么想,更硬的骨頭還在后面,啃下硬骨頭才算勝利!”張興松說話從來不拐彎,對于我的采訪頗有些意見,他堅持認為項目部其他人更值得采寫,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管理人員而已。
短暫的沉默,我終于問出了一直想問的問題:“張工,聽說你家離這兒不遠,你回家看過沒?”張興松停下手中的筷子,略帶歉意和羞澀的說道:“對呀,我家離這里開車20分鐘的路程,可我從來沒有回過家……”我的問題顯然觸動到了他,沒等我再問,他先嘆了一口氣,說道:“前兩天母親給我打了電話,埋怨我從來不回家。原來項目離家遠,回不了家也不怪我,現在項目就在家門口,怎么還是不能回家?”這位鐵血男兒吃盡了工地的苦,從來沒有后悔過,但是現在我竟然看到了他略微濕潤的眼角。一時間我想不到任何安慰的話,只能陪著他沉默著吃完這頓晚餐。
碗筷一放,他長舒一口氣,對著家的方向鄭重承諾道:“干完這個節點,我一定回趟家!”語罷,他帶好安全帽,拿起手電筒,朝著工地的方向大步走進,漸暗的夜色一點點籠罩住他堅定的背影。
如張興松所言,他不過是機安公司無數個普普通通的施工人員中的一員,專注、沉默、內斂,對工作的高度負責,我們在任何一個工地都能找到一顆同樣的“青松”,但在這平凡的崗位,平凡的工作背后,是甘于奉獻和衷心堅守的精神一直在支撐著他們,扎根項目前線,努力長出最繁盛茂密的枝葉!